学分/学时:3学分/48学时
授课对象: 计算机科学、信息技术、数据科学等相关专业学生,以及对人工智能有兴趣的跨学科学生。
课程性质: 专业导论与路径规划
教学目标:
理论框架构建: 使学生全面了解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、发展历程、主要分支领域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。
技能路径规划: 帮助学生根据个人兴趣与职业规划,制定合适的人工智能学习路径,包括数学基础、编程技能、算法理解等。
实践能力培养: 通过项目实践、案例分析和编程练习,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。
前沿视野拓展: 让学生了解人工智能的最新研究动态、技术趋势和未来发展方向,激发创新思维。
教学内容与安排:
第一模块:人工智能基础(12学时)
1.1 人工智能概述
定义、历史、分类与应用
1.2 数学基础
线性代数、概率论与统计学、微积分
1.3 编程基础
Python编程语言入门
数据结构与算法基础
第二模块:人工智能核心技术(16学时)
2.1 机器学习
监督学习、无监督学习、强化学习
常用算法与框架(如scikit-learn、TensorFlow)
2.2 深度学习
神经网络、卷积神经网络(CNN)、循环神经网络(RNN)
深度学习框架(如PyTorch、TensorFlow)
2.3 自然语言处理(NLP)
词嵌入、文本分类、机器翻译
NLP工具与库(如NLTK、SpaCy)
第三模块:人工智能应用与实践(12学时)+ 项目实践(8学时)
3.1 计算机视觉
图像识别、物体检测、图像生成
应用案例与项目实践
3.2 语音处理与识别
语音识别、语音合成
应用案例与项目实践
3.3 推荐系统与数据挖掘
用户画像、协同过滤、内容推荐
应用案例与项目实践
项目实践:
学生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,选择一个感兴趣的人工智能应用领域,完成一个小型项目,包括问题定义、数据收集与预处理、模型选择与训练、结果分析与展示。
第四模块:人工智能前沿与伦理(4学时)
4.1 人工智能最新研究动态
深度学习最新进展、生成对抗网络(GANs)、强化学习新应用
4.2 人工智能伦理与法律
数据隐私、算法偏见、人工智能责任与监管
考核方式:
平时成绩(包括课堂参与、作业、小组讨论):40%
项目实践报告与展示:40%
期末考试(理论与应用知识测试):20%
参考资料:
[指定教材]:《人工智能:一种现代方法》、《Python编程:从入门到实践》、《深度学习》等
相关学术论文、在线课程(如Coursera、edX上的AI课程)、开源项目与代码库
行业报告、技术博客、专业期刊等
备注: 本教学大纲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而系统的人工智能学习路径,既涵盖基础理论与核心技术,又注重实践应用与前沿探索。教学过程中,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项目实践,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,并引导学生关注人工智能的伦理与社会影响,培养负责任的AI人才。